在经济重镇泉州市,永春作为山区县,经济体量不大,工业总产值这一数字亦不显眼。
然而,永春的香产业,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。作为首个国家级的制香基地,起源于海丝文化的永春制香业,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。经过近几年年平均20%以上的增速,2016年永春香产业链的产值达到56亿元。
已经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初级形态的永春香产业,正步入提质转型的关键阶段,当地政企也在合力攻坚,不断探求这一特色支柱产业的新“燃点”。
融文化 点燃时尚潮爆点
今年的端午节,来自永春的8岁女孩蒲奇楠亮相央视特别节目《相聚中国节》,凭借着独特的蒙面闻香技能,惊艳了国人。
蒲奇楠是蒲庆兰香室的第19代传人。提起永春香产业,不得不提蒲氏家族。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发达,成为东方第一大港。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带着香料,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定居并经营香料生意。明末清初,在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来到永春县达埔镇,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、香料等资源,制作和贩卖篾香,以制香为生,开启了永春县达埔镇的制香史,永春香实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舶来品。
300多年过去,制香技术在永春县达埔镇扎根并发展壮大。目前,全县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,制香人超过3万,产品达300多种。“永春篾香”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2015年,永春县荣获中国香都称号。
作为永春制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60多岁的蒲良宫至今还在用古法制香,打底、上内粉、抡香、晒香、染香脚……看似简单,却需要娴熟的手法。他说:“一带一路给家族世代相传的制香产业迎来难得的机遇,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,把香文化、海丝文化和香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去。”
海丝文化,是永春香产业最宝贵的文化特质。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,巧打文化牌,凸显文化独特性,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和一致选择。
彬达香企董事长曾建全是资深制香业人士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他就在制香厂当学徒,后注册彬达商标,产品远销东南亚。曾建全经历了永春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。在他看来,永春香产业新增长点,就在于深入挖掘古典香文化,结合现代文化,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,这样才能为永春香注入灵魂。于是,他率先投入1000多万建设了彬达创意产业园。
彬达创意产业园是我省首批旅游工厂。在这里,游客不仅可以自己动手掷香花、DIY天然熏香,亲身体验制香的过程和乐趣,还可以了解永春香的海丝情缘,观看篾香、搓香、盘香、水车动力制作香料等传统工艺制作方法,充分了解永春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。
近年来,随着永春香产业的蓬勃发展,许多香企越来越重视开发香文化旅游产品。以彬达香企、兴隆香企、兴全香企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全力打造工业文化旅游载体。从去年开始,以彬达文化创意园为中心的永春香文化旅游都异常火爆,这里几乎成为永春旅游的必到之处。“每天都来10多辆旅游大巴,自驾游的更是不计其数,每天最少有1000多人,多则达到2000多人。”今年端午节期间,曾建全忙碌异常。
永春香文化旅游,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。